時間:2021-02-06 20:58:14
如鼓琴瑟,珠聯璧合,完美的事物莫不是錦上添花,紅袖添香,相同屬性的美疊加自能提升人們的愉悅度,但古有陰陽,對立而互化,如同日月,寒暑,看似全然不同卻同源而一統,獨立互體,各自襯托,讓彼此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這何嘗不是一種美,包涵了多種屬性的美。
剛與柔,冷與暖,聲學音響界也有風格與取向之爭。構成的音律雖然相同,但地域間的文化差異,民俗信仰讓各地有了獨有的音樂氣息與底蘊,從英國的古典主義到歐洲的浪漫主義一直到現在對于主流音樂體系影響頗深的美國自由,流行音樂,一個個出類拔萃而又個性鮮明,它們已經烙進各自的骨髓,成為一種自身文化的象征,無法割舍并引以為傲。
它們對于音樂人的影響并不止于創作,近代揚聲器創世以來,各國的工匠大師不斷地將自己與民族對于音樂的認知與理解融合進音響類產品的設計,經過數代的傳承不僅奠定了各自的品牌特質也成就了無數的殿堂級的作品。而今我們耳熟能詳的英國聲,美國聲,丹麥聲等無不源自于此。
今天我們所要談及的是那片汪洋碧波的彼端,一個充滿著開拓與進取的國度。從五月花上走下的第一位殖民開始,移民們就在馬背與車輪中不斷地前進與拓張,歷經了自然的嚴苛與暴政的壓迫,一個嶄新的國家美國終于出現在人們眼前,隨之人類史上最大的西進運動也應運而生。牛仔,不僅是自由,熱情,勇敢的代名詞也是整個美國國家風貌與民族精神的最佳體現。
美國聲,論之某些人的印象就是勁爆的低音,嘈雜的搖滾與流行,實則,它是美國夢的另一種體現,奔放,熱情,氣勢磅礴,整個音樂充滿了前進的動力與高亢的情懷。從TELARC的《Round-UP》到格羅非的《大峽谷組曲》,從阿隆·內維爾到布萊恩·麥克奈特,無論是樂曲還是歌曲,每一處都浸潤著美國人骨子里的自由灑脫與積極向上的無懼無畏。
美國的本土音箱首推燕飛利仕,超奧,杰士,JBL,這些盛名在外的品牌很好地詮釋了美國聲的特質與氣韻,在這里不過多累訴,要為大家帶來的是一個新晉的品牌,狄芬尼提。成立于30年前的狄芬尼提無疑是音響界的新貴,憑借著其出色的聲學和極盡典雅的外觀設計,連美國主流零售巨頭BestBuy的附屬高端音響店Magnolia也對其趨之若鶩,其今年新推的D17無疑是其畢數十年技力于一功的產品。
D17秉承了品牌一貫的頂級工藝設計,其它品牌造型中的曲線與弧度絲毫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干凈利落的切面,棱角分明的硬性結構線條,前置大面積鋁合金面板配合拋光打磨而成的6級鏡面漆面幾乎不再是實用品而是進入了工藝品的范疇。
外形并不是重點,D17的高頻部分由一個1英寸退火鋁圓頂高音承擔,其具備了高硬度與極輕量的材質特質,非常適合高頻再生,特有的退火工藝又讓其獲取了極佳的阻尼效果,中頻部分采用了6.5" 英寸的BDSS單元,其專利的線性響應波導技術有效地改善了中頻色散,能夠提供了更為自然與平滑的音色表現,且極為準確的聲場定位,最值得稱道的在于它的低頻設計,正面雙6.5" 英寸碳纖維低音單元輔以兩側雙10寸的被動低音單元,讓其低頻表現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此的音頻怪物對于放大器的選擇定是頗費周折,狄芬尼提的風格是純正的美國聲,硬朗,飽滿,格局恢弘,按過去的經驗,西湖,燕飛利仕之流多會擇取歐洲或美國的硬性大推力功放加以輔助,此類功放速率快,低頻飽滿,聲音富有沖擊性,動態鮮明,如:Krell,Parasound,CHORD,Mark Levinson等,此類搭配的優點在于處理多層次,大場面的器弦樂游刃有余,動態十足,非常適合交響,組曲等的演繹,當然也有所缺點,那就是音色清冷,對于人聲的還原雖然精準但卻缺乏溫度,對于東方人的審美略有不符?;蚴窃囋嚵硪环N風格會有更多的驚喜,不妨看一下搭配暖性功放的效果。歐美的暖性功放精品眾多,Audio Research,Conard Johnson,McIntosh,Quad等都是上乘之選,不過結合D17的定價,這些似乎又不在考量,琢磨良久,一個老牌的廠家浮現腦海。
馬蘭士,多數年青一代很容易將其歸于日系品牌,但它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美國廠家,五六十年代被奉為創世之作的Model 7,Model 9橫空出世,一舉躍入頂尖HIFI廠商之列,而后的歷史也是風云變幻,波瀾詭橘,飛利浦時代的馬蘭士幾乎橫攬了國內高端CD機的市場?,F在的馬蘭士結合了日系與歐美的大長,在表面亞風意蘊之中仍有大氣,熱情的美國風骨。這種特質非常具有吸引力,也是其在世界各地都廣受推崇的原因之一。
今天所要提及的是馬蘭士近年來的旗艦,也是其首席設計師石渡建的封山之作 PM-10。
如果D17的外形是簡潔硬朗,那么PM10的外形則是剛柔并濟,香檳金的顏色高貴典雅,面板后收稍有弧度,在凹槽內的藍色背景燈光之下顯得雅致圓潤,而后蓋部分又恢復直線,兩者放在一起氣質與造型莫名地契合,相得益彰。
PM10有著強勁的8歐200瓦*2的持續功率, 采用了四組D類放大器,每個聲道均使用了兩個平衡放大,使其構成雙單聲道輸出,用來得到更好的推力效果,用它驅動D17,自然不會埋沒逸才。
一切準備落定,余下便是聆聽D17和PM10這對硬與柔,冷與暖的組合。首先是尼可拉斯金的《大煙山》,其中古樸,莊嚴,豪邁之氣非常凸顯美國聲的特質。通透而又細致,這是開聲后的第一聽感,不同于以往馬蘭士偏重暖色的傳統音底,整體中性,輕快,偏于現代派。聲場寬闊,音散控制的相當不錯,組曲聽感恢弘,臨場感十足。低頻尤其驚艷,不同于以往馬蘭士的舒緩,這次的表現極有彈性,收放自如,亮感不失寬松,在一連串的低頻進奏中絲毫不亂,層次分明,表現上乘,極具美式。
z智能影音
聽過了器樂,不由擔心起高頻的展現,一般的美式音箱對于人聲,特別是齒音大都過于銳利,毛糙感明顯,十分影響聽感,這次試聽的是劉紫玲與黃詩扶,結局驚艷。聲線靚麗,音色圓潤,齒音結尾處處理平滑,干凈,沒有一絲不適,沒有了馬蘭士一貫的溫度,取而代之的是如水般的剔透,字字珠璣,入耳質感?!赌鹾S洝返南蓺?,《人間不值得》的空靈于音色間浮動飄逸,沁入心脾的一股馨香之味悠然而生。
最后一段海頓的《四季》,毫無疑問,你絕對可以輕松地聽見每一把小提琴的琴弦顫之音,不見絲毫的模糊,層次感,細節度令人贊嘆,一切的細枝末節都是清晰可辯。
百花各有其美,園中集之大成,無論何種音樂風格都有其優勢與特點,如果能相互彌補也能各展所長,如同D17和PM10,這對硬朗與柔和,熱情與內斂的組合,也如冰與火一般的激突沖撞,最后綻放出不一樣的華美樂章。
以下相關文章是否符合您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