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會碰到這種情況:公司的辦公地點分布在幾個不同的地方,如果要匯總公司的門禁考勤記錄需要將每個地方的先記錄再匯總到總部,這樣就會比較麻煩,幾個分部之間是沒有VPN的,如果拉光纖,這樣成本又很高。那么要怎么樣才能解決這種問題呢?放在以前,可能會讓人束手無策。放在現在,EHOME協議可以輕松解決此問題,只要有網絡的地方,我們就可以把所有設備互聯到一起,組成一個大大的局網。目前大多門禁系統已經完全支持EHOME協議,既為用戶做到了節約成本,也為用戶帶來了便利,像這種類似的場景還可以應用于交通、能源行業,在小的站點、無人值守的地方,使用此類門禁設備,會為用戶帶來更多的便利。
那移動互聯網給門禁行業帶來什么?
從蘋果到三星,再從小米到華為,銷量好,利益也多,人人都為他們做了一份貢獻。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現在人人都是移動互聯網的一份子,從上幼兒園的孩童到賣菜的老大爺都能用手機打游戲下象棋。移動互聯網用戶如此廣泛,那我們門禁行業可以借助這個終端來做什么呢,又要怎么去做呢?
不管說到NFC功能,還是13.56MHZ或者2.4GHZ等等,大家首先想到的首先是這些不就是刷手機開門嗎,這不是很早就已經實現了嘛?是的,但是今天我們這里說的“開門”并非“開門”,是“點”開門,非“刷”開門,而且,不是所有手機都支持NFC功能。想象一下一個場景:一大早經歷一個小時的堵車終于到公司了,到公司大門口愣住了,工牌沒有帶,沒辦法考勤了,好吧,走申請吧……勞累了一天,終于下班了,抬頭一看,其它同事都走完,竟然沒有辦法出去了,這種類似的情況有很多。那我們要怎么樣去解決這種問題?沒錯當然是用手機APP,在手機里把工牌卡號綁定,和控制器相連。輕輕一滑,門就打開了,而且開門記錄同時上傳,保證門禁的安全性。同時還可以查看所有人員的進出記錄,而不用登陸客戶端、瀏覽器等繁瑣操作,可直接隨時隨地查詢。
手機開門技術實現看似簡單,但如果做到比刷卡還要好的業務體驗以及商業級的系統應用,還是有很多核心技術要突破:
首先,開門體驗要好:手機開門的目的就是讓人更方便,如果開門時需要取出手機、打開APP、選擇門禁然后再操作開門,這樣一個復雜的過程下來沒個5秒以上是完不成的,這樣的體驗對比刷卡反而顯得會更麻煩,用戶取卡、刷卡、收卡動作一氣呵成,3—5秒內一定能完成。所以手機開門的體驗要做到3秒以內;這要求從無線設備的發現、連接、交互、認證這一連串的操作都需要在3秒內完成,使用過wifi和藍牙產品的人都知道,wifi的接入和藍牙的配對都不止3秒,這方面需要對手機和設備做大量的優化。
其次,系統要更安全:出入口門禁系統屬于安防體系,安全方面的保障是基礎,需要從物理層和應用層等多層次來保證系統安全可靠,涉及接入安全、身份安全、通信安全等諸多方面的技術保證,從而達到比RFID、生物識別等系統更安全可靠的系統安全;
最后,工程及管理要便捷:門禁系統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從設備安裝、部署、調試到用戶權限的開通、下發、取消等都需要強大的后臺技術支持,尤其是工程安裝部署,新技術的應用不應該給工程實施人員帶來更復雜的操作,要做到和傳統的RFID門禁系統一樣,不應該復雜到讓工程人員都覺得很難安裝部署。
隨著技術的發展?,F在小區智能化的程度越來越高,除了外圍的可視對講及門禁設備外,在每家每戶的門上都漸漸引入了智能鎖設備,一方面顯得高大上,另一方面使用會比較方便,真正意義上將便捷、智能引入到了家,指紋識別設備將不再是辦公場所的專利產品。由于技術的發展,指紋防偽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利用靜電、真皮等算法可以識別一些簡單的假指紋。同時,由于受移動互聯網的影響,很多設備已經把傳統的全離線式的指紋鎖通過每家每戶的無線WIFI,做了APP進行在線管理,和智能家具進行有效的整合,指紋鎖將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孤立的產品,而是融入了智慧社區這個大家庭。
面部識別產品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因為簡單、快速、防偽的原因,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加傾向于面部識別產品。如廠區、辦公室等地方,經常會出刷卡代打卡情況,指紋也出現了假指紋套的情況,所以面部識別產品就受到大家的親睞。一者識別率越來越高,二者有效防止代刷情況出現,且記錄隨時可以備查。
總之,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絡化、智能化的產品將會迎來一個全新發展的時代,技術變革更新將是大勢所趨,所有產業都必須迎頭趕上,否則就會被社會淘汰。